省地矿局领导出席“政和八闽鸟”化石重大发现科研成果新闻发布会:福建省探寻恐龙和鸟类化石的潜力巨大
2025-02-17 16:02:22 来源:福建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责任编辑:卓志沐 我来说两句 |
2月13日上午,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“政和八闽鸟”化石重大发现科研成果新闻发布会。省地矿局总工程师陈福龙出席新闻发布会。 政和大溪盆地发现了这么多珍贵化石,当时这里是什么样的自然环境? 在福建还有哪些地方,可以找到恐龙和鸟类化石? 陈福龙回答了记者提问—— 关键词:火山、湖泊、生命绿洲 福建省政和大溪盆地 政和大溪盆地发现的侏罗纪化石群,保存在灰黑色碳质泥岩中。地质研究表明,政和大溪盆地是火山活动间歇期的“生命绿洲”,当时处在湖泊边缘的沼泽环境,是化石保存非常理想的场地。 从火山——湖泊——生命绿洲,复原当时的自然环境和化石形成过程。 大约在1.6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,东南沿海火山频繁喷发,但火山间歇期形成的政和大溪山间湖泊盆地,如同“侏罗纪公园里的生命绿洲”,气候温暖潮湿,湖水清澈、沼泽遍布,良好的生态有利于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。陆地上,吸引了“奇异福建龙”“政和八闽鸟”等动物在此觅食和生活。水域中,鱼类、鳄鱼近亲的离龙类、龟鳖类悠游其中。这里好比是火山群中的“避风港”,堪称“侏罗纪生物乐园”。 奇异福建龙和政和动物群生态复原图 供图/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 当时这里的湖泊边缘沼泽地带,伴随一些小型火山喷发,为化石的保存提供了非常理想的条件。侏罗纪晚期的火山喷发活动容易导致生物死亡,火山灰瞬间掩埋生物遗体,形成天然密封层。湖泊沼泽底部的低氧环境,延缓了动物躯体分解,不易被氧化,如同“天然冰箱”。同时,沼泽地中的沉积物颗粒细小,在成岩固结过程中对化石的破坏较小,有利于生物遗体的保存,这才让我们今天能看到如此完整的化石。 关键词:红层盆地、火山盆地、河湖地层 福建省历来重视基础地质研究,特别是中大比例尺精度的区域地质调查进度位居全国前列,目前已基本查明了全省中生代地层的分布与特征,为发现恐龙和鸟类化石提供了坚实基础和重要线索。 政和大溪盆地科学发掘现场 地质研究表明,福建省中生代盆地探寻恐龙和鸟类化石的潜力很大,有3个重点区域尤其值得关注—— 闽西红层盆地,是恐龙足迹的“露天档案馆”。距今1亿至8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,红色砂岩地层像一本打开的史书,记录着恐龙的生活痕迹。近年在上杭、宁化、沙县、泰宁、武夷山等地的红层中,已经发现了大规模恐龙足迹群化石和恐龙蛋,以及棘龙的牙齿化石和疑似鸟类尺骨化石,类似浙江、江西的“恐龙红层”。福建红层或许藏有更多惊喜,探寻大型恐龙和鸟类化石的潜力巨大。 地质专家在恐龙足迹化石现场工作 闽东火山盆地,是火山灰下的“化石冰箱”。距今约1.63亿至1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到白垩纪早期,福建省发生大规模的火山喷发,火山喷发间歇期形成了大量像政和大溪这样的山间盆地。从南到北,安溪、永安、仙游、霞浦、福鼎、武夷山等地都有分布,间歇的火山灰像“保鲜膜”快速覆盖动物遗体,隔绝氧气,成为化石保存的“天然冰箱”。在以往的福建省区域地质调查中,曾发现大量鱼类化石。这些盆地可能是下一个“政和动物群”的藏身地,值得深入探索。 政和八闽鸟和政和动物群生态复原图 闽西南与闽北地区的河湖地层,是鸟类起源的“神秘摇篮”。距今约2.3亿至1.63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到侏罗纪中期,龙岩、三明、南平等地形成河湖地层。在以往的区域地质调查中,曾发现少量鱼类化石,特别是2023年新发现的“政和八闽鸟”将鸟类起源推前到1.7亿年前,为研究鸟类起源提供了珍贵样本。这些河湖地层或许藏着更古老的鸟类祖先。 福建省地质工作者将依托地质调查与科技手段,发现更多的古生物化石“奇迹”,打造福建自然历史的“科学名片”,助力科学研究和文旅发展。欢迎来福建“穿越侏罗纪”一起探寻地球生命演化的奥秘! |
相关阅读:
![]() |
![]() |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 大 中 小】 |